乌台诗案故事梗概,苏轼一生简要概括

首先讲下响当当的苏轼是如何Get“知州三连贬”成就的。二十出头誉满汴京,制科考试“百年第一”、当朝宰相欧阳修对其多才任性的诗文又推崇备至,小小年纪的苏轼志得意满,一度对今后的人生充满了花痴般的遐想和瞎想。

土味儿大白话侃苏东坡,女文青捋一捋1000年前的北宋“乌台诗案”

苏东坡:我劝各位考生不要好高骛远,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先中他个状元!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的父母却相继撒手人寰,前后足足守了六年孝,就在他重返京城,正准备化悲痛为力量、撸起袍子加油干、造福北宋人民时,又碰上了“新党”宰相王安石主导的变法,刚从失去双亲的阵痛中走出,苏东坡又在猛烈的政治运动中眼巴巴地看着恩师欧阳修和众多小伙伴们被扣上旧党的帽子,罢官的罢官、出走的出走,自己无能为力,没过多久,他也被外放为杭州通判,并在三年后改任密州知州。

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结合YY,小文完整还原了当时的情形:苏东坡闭门数月,潜心钻研新法,终于发现了封建变法运动的阶级局限性和全盘施行新法所带来的弊端,于是点灯熬油写了几大页奏折,内容有理有据,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事论事的态度和忧国忧民的担当;第二日,他满怀憧憬、迫不及待地要念给宋神宗听,可惜还没念到“中心思想”,头排太师椅上坐着的宰相王安石就如临大敌,探头探脑张望,和周围人面面相觑,即刻就有人冲上前夺过奏折扔了苏轼一脸,破口大骂“信球,滚出开封”,苏轼呆若木鸡,半天才回过神,一看奏折散落的满地都是,便要蹲下来捡,却听得龙椅上冷眼旁观的神宗皇帝微微欠了下身子吐出三个字:“嫑(bao,四声)念了”;第三日,几个平日和苏轼私交不错的同僚,争先恐后上奏揭发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罪状,他的衣服在上朝路上就被人给撕烂了,帽子也找不见了;第四日,苏轼面带微笑,自请离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骂声……

土味儿大白话侃苏东坡,女文青捋一捋1000年前的北宋“乌台诗案”

苏东坡:就,挺突然的…

言归正转,新任湖州知州老苏,或是觉得自己的外放岁月干得不错却不获重用,或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一厢情愿地与庙堂上的新党达成了和解,或是创作欲望压抑不住,终于被胸中酸楚点燃,他用白描的写法、挑逗的口吻、犀利的笔锋和含糊的技巧,婉转表达了心中的怨愤,并成功吸引了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的注意力,他做梦都没料到,《湖州谢上表》所引发的乌台诗案险些要了他的命。

(插句题外话,往下这部分内容,小文本来打算参考网上的译文,可搜来搜去都不满意,所性凭自个用大白话翻译吧!话里有土味有沙子,咬文嚼字会磕牙哟 LOL)

啥了说文公行例篇那.2(还是从右往左看吧)

现在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苏轼的 《湖州谢上表》只有“难以追陪新进”等一两句话得罪了皇帝和新党,招惹杀身之祸,其实不然。那《湖州谢上表》到底说了些什么,有多少要命的话?笔者这就给大家逐字逐句来详细介绍,直击被苏轼奋笔疾书时那颗不安的心所照亮的做死之路……

土味儿大白话侃苏东坡,女文青捋一捋1000年前的北宋“乌台诗案”

苏东坡: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

开头还算正常。“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大意就是谢谢皇上您又赏我个差事,我已经按时报到,看了看发现,这边风土人情在东南算是比较靠谱的,生态环境在全国也数得上号,我一个穷二代算啥啊,也能被放到这种好地方当官,谢皇恩。该段内容基本正常,虽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也算毕恭毕敬,言外之意是,俺老苏很老实。似在为下文铺垫。

接下来,“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大意就是俺老苏自身条件很差、出身又很一般,是话也说不好、材料也写不好,我是一点长处也没有,就连普通老百姓也比我强多了。北宋前公务员考试第一名、词曲协会灵魂人物的老苏,彼时写出这番连他自己也不相信鬼话,他的义愤想必已经填满胸膛了。“是啊,如果我不是差到没边,为何对我冷酷到底,我堂堂状元及第、偏又多才多艺,为何借着干部调动的机会,连玩我三次还不让回京?”写着写着,苏轼的情绪已然渐渐失控了……

再看下句,疯了的苏轼正在对比皇帝与皇帝他爹……

土味儿大白话侃苏东坡,女文青捋一捋1000年前的北宋“乌台诗案”

苏东坡:我随随便便动动手指就能把自己写死你们信不?

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苏轼说,承蒙你爸的恩遇,当时把我在中央要害部门提拔了三次啊!到你这,你因为“过听”,已经给我安排了两个知州,现在也是第三个了。这段实在是辛辣讽刺,按照常理来理解,与“误恩”搭配的“过听”,指的是过于听信了对我的溢美之词所以提拔我,而实际上这里的“过听”一语双关,指向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意思:皇帝您老人家确实“过听”了,只不过听的是陷害俺老苏的谗言,听的还很“过”。言外之意,你爸当时还那么器重我,连给我三个大舞台,你呢,一直就是贬贬贬,地方还越来越差。所以,要么是你爸做对了、你做错了,要么是你做对了、你爸做错了……想必神宗皇帝读到这里的时候,心情也是相当起伏和复杂,诸如“我是推翻了我爸对你的结论,可你小子旧事重提、给我造了个两头堵的悖论是何居心”“你小子说我过听、你小子教我作事?”等等,甚至气急砸碎了几件官窑瓷器……

土味儿大白话侃苏东坡,女文青捋一捋1000年前的北宋“乌台诗案”

宋神宗内心 白描(宋神宗:我是皇帝,用黄色描!)

可能老苏在神气地暗怼了皇帝、耍了把一语双关的文字游戏之后,一乐之下恢复了些许正常人的理智,抑或是他又想把自己刚才的发泄往回圆圆。于是下一段又显得过于正常了。“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意思是,我也想过痛改前非、激昂振作,以回报朝廷的恩遇和栽培,只是我自己的能力和天分实在有所局限,只有过错、没有功劳,大宋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又很齐全,我就是想勤快一点、想查漏补缺,也发现这江山社稷好得没啥可补。

可能是提到才分、法令,老苏又想起自己的天赋和受到的不公正、不合法、不合理待遇,再往下,他又故技重施、往做死之路越走越远了。“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我知道自己犯的错误很多,不然咋又被贬了呢,不然咋又“越次”被安排到“名邦”呢?这还不全是多亏了皇帝您的恩赏?让我这样啥也不是的无状之人也能借着任职“名邦”,跟着显摆(diu ren)、跟着享受(nan shou),还是一语双关、明面自嘲、其实暗讽的熟悉味道,这里的“越次”和“名邦”也与上文的“过听”如出一辙,“知恩”一词,又很可能把神宗皇帝拉回了“要么是你爸做对了、你做错了,要么是你做对了、你爸做错了”的悖论。

土味儿大白话侃苏东坡,女文青捋一捋1000年前的北宋“乌台诗案”

苏东坡:征服我的人,却征服不了我的心……

接下来,老苏又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很不走心地夸起了皇帝,夸着夸着,又有了些嘲讽的味道。“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这都是因为皇帝您呐,您是众生万物的天(你真是天大的威风)、您是各族儿女的海(你可真有肚量),您用人不求全责备(你还为一点错事贬了老苏),您奖励先进也鼓励后进(这次提拔干部,您光顾着奖励先进了吧?)

再往下,可就到了高能预警部分!“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字面意思是,您知道我愚蠢迂腐、不合时宜,难以唯新政马首是瞻、陪新党高歌猛进,您又觉得我老了,不会惹事了,就让我来当个基层干部好了。而其中暗含之意,在当时条件下,真可谓够硬、够狠、够拼!第一层意思,“追陪新进”一说就犯了死罪,党争虽然自古就有,但谁敢摆到明面上说?还敢在奏折里白纸黑字地说?“追”与“新”搭配,尚可勉强说是追新政,那“陪”呢?只能指陪新党了。所以说,“追陪新进”明显就是把新政、新党混为一谈,把施行新政的皇帝、为新政摇旗呐喊的新党相提并论,把其他官员支持皇帝新政、效忠皇帝的举动,看做是“追陪新进”、效忠新党,犯了政治大忌。

土味儿大白话侃苏东坡,女文青捋一捋1000年前的北宋“乌台诗案”

笔者:怼人要留余地,怼皇帝要选好墓地。

第二层意思,老苏自称老不生事、所以落了个地方官,那留在汴京的官员呢,特别是年轻的京官呢?岂不是喜欢“生事”?更何况“新进”一词,除了代指新党,本就蕴含资历浅薄、提拔不久之意,与老苏自称的“老不生事”形成了鲜明对比,老苏讥讽对方之余又顺带卖了个老。两层意思相互呼应,仿佛在说:新党们啊,新党说东、不敢往西的官员们啊,你们可真会见风使舵,你们可真会惹事生非!皇帝啊,你是看不惯老苏这样的愚人,可你看中的都是啥‘聪明’人啊,让我老苏追随他们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LOL” 。如此这般挑衅皇权威严、伤害皇帝自尊,不顾官场规则、无视上下纪律,直白响亮地与新政和新党唱反调,神宗皇帝看到后的反应自不必说,新党可能也给气疯了,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毫不犹豫给苏轼定下“谤讪新政”的死罪时,“参考文献”的头条就是《湖州谢上表》中的这句话。

发牢骚、怼皇帝、骂新党,想必这一整拨骚操作下来,发泄完了的老苏已经HIGH得不要不要了,就连假惺惺地圆一圆前面的义愤之词也觉得没必要了,也不违心自嘲了,文风和心情一样,变得异常轻快与自在。“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大意是说:又让贬我的您和新党失算了,我这人吧,就喜好个山水,在这儿生活得可好了,那种畅快劲儿,像鱼像鸟又像风。这边的百姓墙都不扶就服我。我到了这儿,虽不是被重用,但我办事你还能不放心?特别是司法工作这块,我肯定会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料理得利利索索、明明白白。结尾的“臣无任”,形同现在的“专此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土味儿大白话侃苏东坡,女文青捋一捋1000年前的北宋“乌台诗案”

苏东坡:Hi,这位狱警,你上学的时候会背《水调歌头》吗?

……敛内到放豪从 灭火起火.3(还是从右往左看吧)

正所谓,装X一时爽,老苏虽自诩“老不生事”,却又生了天大的事;他曾亲眼目睹了新党对旧党的摧残,却仍低估了新党的手段;他曾饱受神宗的冷眼,却又一次次在皇帝的底线边缘试探;他还想着在任内“息讼平刑”,自己就先摊上官司了……结局就显而易见了,老苏终于进京了,只可惜是被御史台的狱卒押着进京的,由《湖州谢上表》直接引发的乌台诗案令朝野皆惊,新党又不依不饶翻出了老苏以前创作过的不少“反诗”,还一个劲地给皇上跟前说“您品,您细品”……好家伙,老苏甚至连遗书都仓促写好了。

所幸老苏多年来积攒的人品属实过硬、名气常年在榜,乌台诗案的牵扯面和社会关注度非同小可,负责审判的官员甚至直到苏轼获释也没敢对他用刑,也幸亏宋朝有重文轻武、不杀名士的祖制,皇太后、驸马爷还有王安石、吴充、章惇等一众大佬也出于种种考虑轮番为他求情,终于,老苏总算是有惊无险、苟全性命,但被连降几级发配到了更偏更远的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同时牵连三十九名诗友、同僚等老伙伴受到削爵、降级和罚款的处罚。

客观上说,乌台诗案是偶然的;但从苏轼典型的书生意气和文人风骨来看,老苏的翻车仿佛又是必然的。只是,因为一篇例行公文就差点没命,实在是阴沟里翻了车。有人说,乌台诗案之前,老苏的诗词作品整体上气势恢宏、挥洒自如、狂放不羁,常借诗词以抒发政治豪情。乌台诗案后,老苏的作品越来越转向山水田园、转向人生感悟,再没有了那份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超脱与豪迈。也有人说,这是老苏随着年龄增长发生了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的变化。我却觉得,老苏分明是被神宗皇帝和新党联手上了一堂生动的官场实践课,老苏肯定心想“一篇例行公文都能闹这么大动静,官场太没有意思、你们太不讲武德,不玩啦、不玩啦,醉情山水、参禅悟道不好吗?东坡肉不香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33616.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