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简介及生平事迹,王安石的著名事迹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对于我们本土的名人那是如数家珍,比如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黄庭坚、朱熹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王安石先生了。

#中华文化传诵人#关于王安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王安石画像

小学四年级时学的泊船瓜洲,初中一年级时学的伤仲永,二年级时学的登飞来峰可以说也代表了他不同时期的所思所感,他的文笔极佳,又精于琢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连修改了十几次,有人说他是被政治耽误了的文学家。

#中华文化传诵人#关于王安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他一生的经历让我感叹不已,他的文学、书法成就让我十分仰慕,如果说可以有一次穿越的机会,那么我想回到北宋,亲眼看一看这位希世异人,亲耳听一听他的见解。

王安石先生出生于1021年,今年恰逢先生诞辰1000周年,为了让大家对王安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对其生平趣事做了以下的梳理,希望能够让王安石先生穿越1000年的历史岁月,重归故里,让先生的智慧光芒经过1000年的星空长河,照耀世界。

#中华文化传诵人#关于王安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王安石从小非常的聪明,酷爱读书,并且过目不忘,能够下笔成文。在父亲王益的教育下,开始茁壮成长。有关王安石长相的事情,他自己曾自嘲过:“唯予貌丑骇公等,自镜亦正如蒙倛。”(《荀子·非相篇》云“仲尼之状,面如蒙倛”)据说蒙倛是祛除恶鬼的神,王安石自嘲丑貌,是希望有能祛除鬼魅的力量。当然,我们不能仅凭这两句玩笑之语就能判断王安石的长相,但是他身材应该是比较魁梧健壮的。北宋大臣萧注在答复宋神宗关于王安石相貌的问题时这样回答:“牛形人,任重而道远。”他又说:“安石牛目虎头,视物如射,意行直前,敢当天下大事。”

#中华文化传诵人#关于王安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出自《历代圣贤名人像》

除了体格健壮外,王安石在精神人格上应当说是非常可贵的。在他进京成为起草内阁文书的官员之后,他的夫人为了丈夫的“体面”给他买了一名小妾,但是王安石不为所动,并且询问这名女子:“你是因何来到我家的?”女子回答说:“我原本的丈夫是军队将领,但是在运送粮食的过程中船翻了,把家里的东西都变卖了还是不够偿还,于是就把我卖了。”王安石听完之后马上让这名女子回去和她丈夫团圆,并给了她许多的钱。

不但不近女色,王安石也不为美酒所动。据说有一天,群牧司官衙庭院里牡丹花盛开,长官包拯主持,开了一场赏花宴。他的政敌司马光也在被邀之列,尽管他一向滴酒不沾,但因为是群牧司长官包拯劝酒,终于还是喝了。王安石也是平时不喝酒的人。虽然在宴会中有直系长官在座,他竟能做到不论谁来劝酒都始终不碰酒杯。其不肯通融的倔强性格可见一斑。

#中华文化传诵人#关于王安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王安石为人非常幽默善谑,除了自嘲长相之外,他也丝毫不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据说王安石脸色发黑,他的仆人担心大人的健康就去问医生,医生说那只是许久没有洗脸而留下来的污垢罢了,不用担心,随后给了仆人澡豆(类似于今天的洗面奶),让他叫王安石用来洗脸。仆人回去和王安石一说之后,王安石回答道:““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王安石的回答是对孔子名言“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的化用。这则典故原来是孔子在宋国,听说宋国司马桓魋想要杀他时说的一番话。”

当然,王安石并非是由于懒惰而不讲卫生,纯粹是因为读书过于用功而无暇顾及的缘故。他进士及第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扬州担任淮南签判,他的上司长官是韩琦。每天晚上王安石会通宵达旦的读书写作,直到天亮,往往来不及梳洗就急忙跑去上班,结果韩琦就以为他晚上寻花问柳去了,长此以往,作为上司的韩琦忍不住了就提醒王安石要注意身体和影响,对此,王安石一言不发,并不做出回应。

#中华文化传诵人#关于王安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王安石学习的刻苦精神还体现在了另外一件事上。有一天,一名仆人跑到夫人那里说:“夫人,先生爱吃鹿肉脯。”非常了解丈夫的她就问:“鹿肉脯是放在哪个位置上啊?”仆人说:“就在先生的碗筷边上。”夫人说:“那你明天换一样菜放到先生边上,他也一定会爱吃的。”结果第二天王安石果真又把碗边的那道菜给吃完了。其实,并不是他喜欢哪一道菜,只不过是因为他读书太用功,没有心思去判别哪道菜味道好,只是随手夹取边上的菜肴罢了。

博览群书的王安石从书籍里面汲取了很多的智慧,他涉猎广泛,读书很杂,以至于他的见解总是和当时的主流舆论格格不入。例如,别人骂侍奉了四朝十一代皇帝的冯道没有人臣的节操,王安石却站出来说冯道能屈能伸;别人说孟尝君能够善于招纳人才,王安石却说孟尝君吸引的都是鸡鸣狗盗之徒;别人痛恨商鞅,认为他的严刑峻法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王安石却赞美商鞅能够言出必行,一言千金……似乎王安石身上有一种厌恶凡俗的洁癖,当然他也不是处处与流俗相悖,只不过他不愿意被教条束缚,想要获得思想上的自由罢了。

除了不近酒色,爱读书爱学习,有见解之外,王安石的书法成就也很高。有时候字如其人这事也不一定准,从他日常的为人处事、健壮的身姿等来推断,似乎其书法应该是敦厚朴拙的,但事实上他的字却很纤细轻盈。见过他真迹的宋人张邦基说:“王荆公书清劲峭拔,飘飘不凡,世谓之横风疾雨。”另一位评论家说:“作字有斜风疾雨之势,亦其性卞急使然,然不妨碍得书法。” 晚年钻研佛学的王安石曾手书《首楞严经旨要》,留下了这幅宝贵的作品。当时有很多人欣赏王安石的书法,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有朱熹的父亲朱松。朱松是一名道学者,而非王学者,他能够摒弃思想上的分歧,喜爱王安石的书法作品着实可贵。

#中华文化传诵人#关于王安石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王安石《首楞严经旨要》手迹

以上是王安石的一些趣闻轶事,皆有史书可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王安石是一位富有才华、高度自律的人。同时,他又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主导了著名的熙宁变法,但是变法之路注定是艰难的,沉重的封建官僚体系、更迭的权利中心、以及一群德高望重的反对派都给变法增加了不确定性,当调和理想与现实世界的纽带崩溃之时,也就是考验自身真正价值的时刻。烦恼越重,领悟的也就越深。晚年回到江宁的王安石开始研习佛学,并写下了大量的充满机锋和思辨的诗词。元祐元年四月,六十六岁的王安石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下面这首诗便是王安石的绝笔。

新花

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

汲水置新花,取慰此流芳。

流芳只须臾,我亦岂久长。

新花与故吾,已矣两可忘。

临走前的王安石似乎听到了宇宙中生命潮流发出的声音,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不论是新花,还是旧吾,都可以两忘,到了临别之际,王安石最终还是割断世缘,尽显其处事决绝的本性。

至此,王安石终于挣脱了生死的羁绊,奋力一跃归于虚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31404.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