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好皇帝?历史上真实的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和他“先生”太监王振出去“战争旅游”,折腾个够,最后明英宗成了瓦剌太师也先的俘虏,“名垂青史” 。他“先生”王振也被英宗的护军将军樊忠一锤子送去投胎了。明朝廷得到消息后,紫禁城内可是炸开锅了,群臣大乱, 孙太后也没了主意,自己儿子不争气,子不教妈之过,老实呆着吧。这时于谦大吼一声站了出来,在明王朝大夏将倾之际 ,适时地出现在历史的拐点上,如果不是这次即将开始的北京保卫战,我们不可能知道于谦,也许他会在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告老还乡,也许还会让王振找个机会让他再次下狱,总之是金子总有最少一次机会会发光,于谦发光的同时另一个人也配合着发起了光,即明代宗朱祁钰。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著名历史悲情人物。但是他比岳飞强多了,是完成了抱负后牺牲在政治斗争中, 而且他的牺牲有种爷们的无奈,属于假装为了政治稳定主动想死的一类,所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适合他”。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于谦出生在官宦之家,对于做官这件事并不陌生,从小耳濡目染。可能是台阶有点高,于谦从小志向非凡,曾诗云“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从这看出,不干出点成绩真对不起自己。他不光刻苦读书,还给自己树立了个偶像文天祥,可是从他踏入仕途后的种种表现,一是文天祥没法和他比,二是他也没有文天祥那么愚忠。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于谦的仕途可谓官运亨通,对上对下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每次都是因为上面有人罩着而有惊无险,就连权衡朝野的王振也没把他怎么样,最后反而是于谦铲除了王振的党羽。

下面看看于谦为什么把朱祁钰推上了皇位,一是孙太后蔫了。二是满朝文武,没个准主意,战、和、迁都各执一词,酸秀才吵架气死爷三儿,再不拿个章程,有钱人跑没了。三是朱祁钰当时是监国,手掌大权,另外他挺有才,起码比明英宗强 ,最重要一点是他想当皇帝,即使再三推让,只要于谦一句话(我们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你们老朱家),他便就坡下驴 了。四是满朝文武看不上明英宗,于谦更看不上明英宗,宠幸个王振,差点弄死老子。五是于谦想施展抱负得有个拥立之功。六是关键的午门血案发生时,是于谦劝住了惊魂未定的朱祁钰,冷静地把事态控制住并得到朝臣的倚重,事后吏部尚书王直对于谦佩服的五体投地,称“一百个王直也不如你”。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就这样朱祁钰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景泰”皇帝,于谦也名正言顺地拿到了新朝廷的军政大权,而明英宗在草原上过着幸福生活的同时,年纪轻轻地便成为了太上皇。

接下来便是明王朝第一场北京保卫战,于谦在这场保卫战中所表现出来的男人气概是他一生的写照:“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符合了他偶像文天祥的夙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北京保卫战是于谦辉煌的开始,也是朱祁钰励精图治的开始,这对君臣互相给了对方一个历史留名的机遇,也互相成全了 一个悲情色彩,不管你们是不是真正为了明王朝好,内心的私欲在别人看来都无法隐藏,名不正言不顺实在难以撇开。后来明英宗那么轻易的就能够“夺门”,而朱祁钰和于谦的反应又显得那么有默契,于谦是得到消息后一声叹息:算了。朱祁钰也是知道了他哥已经坐在了龙椅上后完全没有过激行为,只是静静地躺在了床上,这表明来的这一切对这对难兄难弟来看 :是终于解脱了。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北京保卫战的背景没那么复杂,即便是刚打了败仗皇帝被抓了,可明王朝在新皇帝登基后已经稳住了阵脚,再者瓦剌的实力和明王朝相差太大,只是趁着胜利之威想裹挟更多的好处罢了。开始以为明英宗是个不错的筹码,可人家又立了个皇帝 ,明王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你别说真的假的,关键时刻能唬人。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另一方面于谦也做好了准备。第一,稳住了新皇帝焦虑的心,让臣下各司其职,不要慌,敌人不可怕,太上皇无所谓。第 二,征调、打造兵器,筹粮、运粮、坚壁清野,不给鬼子留一粒粮。第三,知人善任,于谦京城呆这么久了,他知道谁是能人,谁是废物,甚至不惜释放了犯过死罪的石亨。第四,守好九门,百姓进城,军队出城,最危险的德胜门于谦自己来 。第五,摇人,明王朝天子守国门,周围军队有的是,很短时间即凑齐了20多万人马,人数上明显超过了瓦剌。第六,拒绝收兵固守城池的建议,把20多万人马在九门外摆开阵势,要和瓦剌决一死战。第七,关闭城门,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即不死在敌人手里,便死于自己人手里。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对于于谦全方位的准备,本想速战速决的瓦剌军队那是占不到便宜的。打仗打的什么,后勤,一个有强大的后勤,一个没有,那没有的一方就是“礼拜攻势”,结果战争过程不到一个星期,也先失去了个弟弟也没打赢,这时吃的也快没了,不跑他就成俘虏了。

于是于谦一生中最重要的北京保卫战以他的全胜载入史册。所谓“乱世用重典”“慈不掌兵”,于谦在成功的一时,他的缺点也逐渐地给他挖好了埋自己的坑。他这个人性格太直,二杆子过了头,总是怕他为国为民的一腔热血洒不出来,整天用自己那套标准去衡量别人,就是通常所说的道德绑架,那些勋臣贵胄自然是没几个能入他法眼,更别说别人,肯定得得罪的一片一片地。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徐珵因为提出迁都南京,让他一通臭骂,最后连名字都改了(徐有贞),这不得狠他恨到姥姥家。石亨因为违反了军法差点让处死,是于谦给了他机会重返战场,德胜门一仗又得到世袭侯爵,感觉得报答一下恩公,于是拿于谦的儿子做文章,结果于谦不但没领情,还开始瞧不起石亨,这种热脸贴冷屁股,最让人难以启齿。于谦还有个毛病,容不下人犯错,一有错往死里整,经常弹劾人,这其中就包括内侍曹吉祥。还有最后明代宗朱祁钰托付后事都没找于谦,更在明英宗“夺门”后,还以为是于谦造反了。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历史上像于谦这样的人都十分类似,当了救世主,却总是第一个下地狱,不光得不到同情,还让人觉得死有余辜,这种性格使然,一方面满足了自己,二方面深深伤害了别人。像于谦这样天天忧国忧民的,没时间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到头来还不是被让他伤害过的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组团给灭了。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而于谦的这个“难弟”朱祁钰的确是朱明王朝为数不多的一位好皇帝,和他哥朱祁镇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明史评价“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大概意思就是夸他:临危受命,稳定朝政,安抚人心,招贤纳士,发展经济,虽然当了八年皇帝,但政绩伟大。不足之处是废了他侄子,立了自己儿子当太子,又把他哥软禁在南宫,这个不足纯属扯淡,自己把国家治理得挺好,凭什么还给他侄子,肯定得留给自己儿子,这个太人之常情了。至于软禁了他哥,他不软禁怎么办,谁给出个更好的主意,他没把他哥弄死就可以了,对人要求别那么高。他唯一的错误就是病重之际所托非人,让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钻了空子,弥留之际识人不明。

明王朝的一对难兄难弟,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

最后,看看明英宗“夺门”复辟后做得实在是过分得多,于谦在他眼里是该杀,不管对与错,可是别人没那个必要。至少你弟弟你得让他活着吧,软禁就行了,何必痛下杀手。要不是李贤提醒他:“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帝悟曰:“然。”贤曰:“若郕王果不起,群臣表请陛下复位,安用扰攘为?此辈又安所得邀升赏,招权纳贿安自起?老成耆旧依然在职,何至有杀戮降黜之事致干天象?《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正谓此 也。”帝曰:“然。”诏自今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即你弟弟没有后代,他死了帝位早晚是你的,不是还有你亲妈呢吗,所以你完全没必要冒这个险,这事要怨就怨那几个无耻小人,他们想的只有他们的荣华富贵,哪会顾略你的安危,这时明英宗才缓过味来,把“夺门”有功的4000多人全部革职,石亨、曹吉祥被处死,徐有贞被流放,可事已至此,悲叹无用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26396.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