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古时候买鞋子的故事

战国后期百家思想和天下大势一样有了融合的趋势,儒家荀子将礼与法结合,独创了荀氏儒家,由于他的想法与宣扬仁义的人治派儒家不同,所以历代统治者对于荀子的学说都不是很重视,不过历史的模样确实又是按照荀子的理论演进的,外儒内法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郑人买履”背后的智慧: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那可笑的郑人
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发展了道家学说,其瑰丽的文风,奇伟的想象为后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思想和文学财富,韩非则集法家之大成,将流行于战国时代的法、术、势三家合并,独创了特有的法家体系,而且韩非本人十分喜欢老子,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了《解老》、《喻老》两篇文章,将自己法家学说的根源归本于黄老。

《韩非子》一书譬喻生动形象,见解非常深刻,很多治国的大道理在韩非的文笔之下被描绘得浅显易懂,这也是秦始皇嬴政治国的理论基础,其中有一篇名篇叫做《郑人买履》,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郑国人想要到集市上去买一双鞋子。

“郑人买履”背后的智慧: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那可笑的郑人
他在家中用量尺量好了脚的鞋码,不过当他去到集市的时候忘记带量尺了,他到了鞋贩子那里想要买鞋,一摸口袋,尺码没了,于是他就向老板说:“我尺码忘带了,我回家去拿。”于是他就回去拿鞋码去了,等到他返回时,鞋店已经关门了,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

于是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来试一试了。”只见郑国人回答到:“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我们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会心一笑,觉得这个郑国人实在是太迂腐了,用脚来量一下又不会费太多的事,还要劳累得跑一趟,鞋子也没买到。

“郑人买履”背后的智慧: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那可笑的郑人
寓言故事都有它深刻的含义,韩非又是一个政治家,所以当我们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明所以,只是单单地嘲笑郑国人,但是当我们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时候就会发现韩非的这个故事有着多么深刻的用意。

秦国经过商鞅20年的变法,一跃成为了战国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秦国任用张仪、范雎这些人为宰相,通过游说还有战争步步蚕食着东方六国的土地,三晋被白起打残,楚国也被白起打得天昏地暗,东方一霸齐国在五国合纵面前也是实力大减,到了秦始皇亲政的时候天下一统已经成为了一件普遍的共识了。

“郑人买履”背后的智慧: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那可笑的郑人
不过这个时候依旧还是有很多的声音在谈论分封制,在讨论上古先王的道德如何如何优秀,寄希望于分封制重新回到旧的时代中去,韩非对此作出了尖锐的批评,郑人买履就是讽刺这些人的,天下大势已经改变,制度也要跟着变化,荀子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当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的时候,却像郑人一般不顾实际情况,宁愿相信死板的僵化的教条,其结果只能是被时代所抛弃。

有人会说不一定变革就是好的啊,有些变革的结果也会是不好的,然而战国时期秦国灭亡六国进行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在此期间诸子百家也吵得不可开交,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荀子非十二子等等,其中农家、兵家等等也都登上过历史舞台,一百多年的准备已经将应有的结果都探索完了,比如子之禅让就说明了这个时代禅让制的迂腐,分封制这个已经被诸侯国扬弃了的制度也只能活在儒家士子的口口相传之中了。

“郑人买履”背后的智慧: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那可笑的郑人
所以韩非子对于郑人的嘲讽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根据历史事实作出得合乎历史进程的判断。不过现实中的很多人都无法领会这个故事中的含义,他们宁愿固守成规而不去做出改变,他们不愿意为了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奋斗,他们总是会以改变的代价太大为由拒绝变动,顶多是从仰面朝天躺着变成了翻个身而已,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2451.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