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食症怎么治疗方法?贪食症怎么治?

导语:现代医学多年研究发现,多种因素都可导致厌食发生,但具体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根据文献主要涉及激素水平失调、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失调、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及药物、心理等因素。脾气亏虚,运化水谷功能减弱,气血津液生成不足,不能濡养全身,则见面色光泽欠佳、懒言少动等症。

儿童厌食症的病因较多,具体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中医治疗效果好

一、了解厌食症的病因病机,缺锌时易出现味觉嗅觉差,食欲会感觉下降

1、激素水平失调

儿童厌食症的发生激素水平失调有关,尤其是与血清瘦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血清瘦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它存在于下丘脑代谢调节中枢、脂肪组织等,进入血液循环后参与能量代谢调节,起到对食欲及能量代谢重要调节作用。研究分析发现,未患病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患病儿童,说明其水平下降可抑制脂肪合成。

抑制患儿食欲,导致厌食症的发生,使患儿体重减轻。甲状腺激素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之一,可广泛地影响物质代谢,其水平下降可造成机体能量代谢降低,肠蠕动减弱,食物在胃肠内长时间留滞,患儿饱腹感强烈,进食欲望降低,久之造成患儿厌食。

儿童厌食症的病因较多,具体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中医治疗效果好

2、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不足

在人体中存在含量极少的元素如铁、锌、铜等,但对人体来说却意义重大。相关研究表明,人体生长发育、免疫、内分泌等重要生理功能都需要锌元素参与完成。味蕾当中味觉蛋白成分合成需要锌参与,所以缺锌时易出现味觉嗅觉差。锌元素还参与细胞的合成和增值,儿童锌元素缺乏,可出现生长发育缓慢,身材矮小等。

锌元素的缺乏使核酸和味觉蛋白合成受到影响,从而使味觉素合成受影响。同时,唾液中含有的磷酸酶减少、黏膜增生,味蕾发育受到干扰,功能减退。此外,B族维生素缺乏也可使味觉敏感程度降低和胃消化功能减弱,影响患儿食欲及消化能力。

3、肠道菌群失调

人体肠道存在着许多有益的微生物,除稳定肠道内环境平衡外,还能合成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等作用,影响着人体的健康。若肠道菌群分布失去平衡,内环境紊乱,肠道结构屏障和功能被破坏,肠蠕动减弱,食物在肠道内留滞时间过长,患儿不易饥饿,日久则可见厌食。

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儿童厌食症的发生和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尤其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优势益生菌,其在肠道中存在及数量上的多少影响着婴幼儿的生理及健康。因此,维持肠道菌群数量稳定,保护肠道内环境,可降低厌食症发生。

儿童厌食症的病因较多,具体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中医治疗效果好

4、疾病及药物

许多疾病都可使儿童食欲减退。如长期便秘患儿,其胃肠蠕动缓慢,消化时间延长,久之可引起患儿食欲减退;肠道寄生虫病,除可引起儿童厌食症外,还常伴随腹痛、消瘦等其他症状,影响儿童健康;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肝炎等病厌食症状最为明显;而且长期服用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药物,持续刺激着胃肠道,胃肠道收缩加快,呕吐频发,影响儿童正常摄取食物,厌食产生。

5、心理及社会因素

有专家对小儿厌食症发病原因进行探究后指出,小儿厌食症的发生与儿童情绪因素关系密切。家长违背儿童进食意愿强迫儿童进食或进食时责骂儿童,都会使儿童心理负担加重,影响下丘脑进食中枢的兴奋性,造成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影响食欲产生厌食。

儿童厌食症的病因较多,具体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中医治疗效果好

二、儿童厌食症应该如何治疗?中医对其研究较为深入,中医需辨证论治

1、内治法

中医内治法是指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口服中药汤剂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方法。无论是各家学说辨证论治、自拟汤药治疗还是中成药治疗在临床上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小儿厌食其病不在脏腑,而在“意”,是患儿自身对事物的欲望降低,属于行为障碍。

重视调理五脏情志,脾虚证则生发脾意、益气养心;心神虚证当振奋心气,和脾增志;肾志虚证则补肾强志,健脾益心。运用健脾丸加减治疗湿食内阻型以求健脾开胃之功;方选化虫丸加减治疗虫积内扰型厌食症贵在杀虫消积。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肝脾不和型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发挥健脾、益气的疗效;脾胃虚寒用附子理中丸加减以求温中健脾之效;方选八珍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厌食以补气养血;运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胃阴不足症发挥生津润燥、清养胃阴的疗效。

儿童厌食症的病因较多,具体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中医治疗效果好

脾胃阴虚型予以养胃增液汤加减以发挥养胃育阴之功;食滞肠胃型予以保和散加减以消食、和胃、导滞;脾气虚弱型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发挥生津润燥、清养胃阴之效。厌食病位在脾胃,应从脾胃论治,故自拟健脾益气汤。方中以茯苓、白术为君,两药相合加强益气、健脾、渗湿之功效;山药、薏苡仁为臣,以助君药健脾、益气、渗湿功效。

佐以陈皮、砂仁醒脾和胃、化滞行气;山楂、谷芽、麦芽消食以助消化;以甘草调和诸药性质。运用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结合推拿观察30例厌食症患儿,经治疗后对比,观察组的30例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比单纯给予中成药显著。说明小儿脾胃气虚厌食症运用醒脾养胃颗粒联合推拿效果颇佳,值得推广。

2、外治法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治法丰富多样,在中药汤剂治疗疾病不能达到预期疗效时,中医治法也应运而生。与中药治疗不同,中医外治法以经络腧穴为基础,方法丰富多样如穴位贴敷、推拿、艾灸等,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疗效值得肯定。

因此在患儿服药困难时,开展外治法治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是纯绿色疗法,在临床上深受患儿家长肯定和欢迎。穴位贴敷疗法是临床证明有效改善厌食症的方法,通过贴敷以达到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将药效通过经络输布于内,以起到调节脏腑经气、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

儿童厌食症的病因较多,具体发病机制还有待研究,中医治疗效果好

将黄芪、白芥子、木香等6种中药研制成粉末备用,每次贴敷前取适量姜汁调和成粘稠状,制成直径大小约0.6cm的药饼。每次贴敷前随机选取3-5个穴位(在天枢穴、神阙穴、肺俞穴、足三里穴、大椎穴和脾俞穴中选取),贴敷时间(15-120min)以患儿耐受为度,7d/疗程。同时在神阙穴予以艾灸治疗,3次/疗程。

在治疗期间,观察患儿有无过敏、起泡等不适症状,嘱家长清淡饮食不予生冷食物、禁食肥甘厚味,治疗结果有效率达89.89%。四缝穴属经外奇穴,具有健脾消积功效,古籍记载挑刺四缝穴是治疗小儿疳积特效疗法,因方法简便、疗效显著故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

针刺四缝穴可抑制血清中瘦素形成,增加患儿摄食量,改善患儿食欲,影响患儿体重。刮痧疗法是通过刮痧器具作用于皮肤表面,通过刺激穴位及病变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健脾和胃、行气止痛等作用。

是在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下的中医外治法。随着中医外治法方法越来越丰富,耳穴压豆疗法受到广泛关注。治疗厌食时一般选取脾、胃相对反射区,在患儿能承受的疼痛范围内轻轻按压数次以持续刺激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

结语:虽然中医治疗效果较好,但临床上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往往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效果更佳。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护理,家长在护理患儿时要培养良好的进食环境,注重患儿心理健康,不强迫进食,也不要在进食时斥责患儿,加重患儿心理负担,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和心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23476.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