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环境布置对幼儿的影响

1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研究的必要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且丰富的生活环境与活动环境。但就目前看来,实践研究领域仅完成了该要求中的部分目标,即是对幼儿园室内大环境创设的重视,而忽略区域活动小环境的创设,尤其是针对小班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由于该研究领域长期处于盲区地带,始终缺乏发展的契机。2016年,学者朱丽芬,在《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中指出:当前在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创设理念与实践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也印证了我国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实践中理论运用不足的现象。

2016年,学者张芳芳,在《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调查研究》中,以陈鹤琴环境是活教材的教育思想为研究方向,提出:目前在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大部分存在主客体关系颠倒现象,教师并未弄清为谁而进行环境创设或该创设什么样的环境这一目标,这样不仅忽视了小班幼儿的实际特点,更淡化了环境教材的功能。可见,目前我国在该领域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实际现象。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实际现象

2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创设单项作用过强

环境创设单项作用过强,是当前小班区域活动创设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通常是教师不具有科学的区域活动创设理念。在实践中可见,部分教师由于对这种理念理解不足,导致单项作用过于明显化。比如:在小班建构区活动环境创设中,为了避免积木与建构材料在使用后难以进行管理,教师在墙面的布置中设计了若干个归纳装置,以美观整洁、便于活动后的归纳为目的,淡化了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2.2 环境创设区域分隔模糊

由于小班幼儿并不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环境的持续引导才能为小班幼儿提供长期汲取知识的空间。但就目前而言,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缺乏明确的区域分隔,这不仅影响了小班幼儿对知识汲取的持续性,更淡化了区域活动的严谨性与系统性。比如:在科学区域活动《小蝌蚪成长日记》中,教师通过蝌蚪宝宝的认领,让幼儿选取自己喜爱的小蝌蚪宝宝进行生长周期的观察,在实验活动初始化后,由于并未分清饲养区、观察区,致使幼儿无法长期、固定的在某一区域进行科学实验的继续观察与探索,导致区域活动无法得以有效延续,暴露出形式化的区域活动特点。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实际现象

2.3 材料投放缺乏主体性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智慧的源泉始于材料。材料的投放又是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并不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仅满足于教师对材料的教学需求,却忽略了小班幼儿对材料运用的诉求,影响了小班幼儿失去了对活动的主动性与兴趣,更无法形成材料与环境的呼应。比如:在小班音乐区域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便于在活动中进行指导,往往所投放的材料多以成品为主,由于小班幼儿身心特点所致,在操作性与实践性不强的过程中无法长时间保持对活动的专注力,失去了材料投放的主体性,逐渐淡化了小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影响了区域活动开展的顺畅性。

2.4 材料投放缺乏目标性

个别教师认为: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任何材料,都能引起小班幼儿的活动兴趣。此种不科学的观念导致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多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目标。比如:在音乐区域活动中,部分教师为小班幼儿准备了古筝、萨克斯等乐器材料,由于小班幼儿知识结构并未达到认知与使用该类材料的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仅仅处于观察形态,使得在材料的投放后并不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最终成为了活动中的装饰品。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实际现象

3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对策分

3.1 增强环境创设功能

小班是婴幼儿发展的交接期,更是迈向幼儿期的转折点,环境的功能是引发小班幼儿自主探索与参与活动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中,教师要提高环境创设理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营造多功能的区域环境创设模式,才能为小班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比如:在建构区活动中,教师在归纳设施与墙面创设中进行数字与迷宫图形元素的增添,不仅从形式上满足区域活动环境的美观要求,还通过环境中的隐性教育元素为小班幼儿提高智力发展与数字识别的能力,为小班幼儿提供探索知识的活动环境基础。因此,增强环境创设功能,方可为区域活动的科学开展创建平台。

3.2 明确环境区域分隔

环境区域分隔明确化,是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完整性的具体体现,更是保证小班幼儿知识与素养培养获得持续性的基础。因此,建议教师对区域活动场地进行合理规划与分隔,划分不同的专属地带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比如:在科学区域活动《小蝌蚪成长日记》的区域环境创设中,教师应在班级环境中进行科学观察区域的创建,利用现有的班级环境与科学教育资源整合形成专属场地,分隔为观察区、饲养区,如空间充足的幼儿园,可以加设讨论区,利于培养幼儿对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自主讨论能力。同时,通过专属场地为幼儿饲养与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规律提供场所与空间,在持续的观察中实现对小班幼儿科学兴趣的培养。因此,明确环境区域分隔,有利于系列性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小班区域活动的良好发展夯实基础。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实际现象

3.3 突出材料投放主体性

小班幼儿由于缺乏自主思维能力,易对操作性强的材料产生兴趣。因此,在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以小班幼儿为主体,围绕其兴趣特点进行材料的投放,才能够让幼儿充分的发挥出自我能动性。比如: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需针对小班幼儿材料运用能力差的特点,来进行材料投放,多投放简易的卡纸、印章以及各种色彩的彩泥,不仅简单易用,且操作性强,够满足小班幼儿对实践操作的需要,在简单叠叠、印印、捏捏中实现对材料运用的兴趣,在激发幼儿主体性的同时,体现出材料的功能。同时,在美工区环境创设中要丰富印章与彩泥作品的展示,在环境的支持下,提高小班幼儿手工操作能力,提升选择材料后进行再加工的意识,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与主动性,在材料与幼儿主体性全面提高的前提下,保证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良好开展。

3.4强调材料投放目标性

众所周知,在小班区域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应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体现出材料投放的准确性。首先,教师要摒弃哗众取宠的材料投放理念,要站在小班幼儿兴趣点上进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坚决取缔摸不得、碰不得类型材料投放观念。比如:在音乐区域活动中,要根据小班幼儿理解能力与探索诉求,多投放一些操作性强的乐器,如:口哨、拨浪鼓、音叉、拍拍器等小班幼儿易操作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投放不仅便于幼儿运用,更利于幼儿感知音乐的特点,增强材料的实用性,再通过环境中音乐符号元素的烘托,明确材料的投放目标;其次,教师在材料投放时,要科学的对所投放材料的教育目标进行提炼,清晰地了解到在区域活动中所投放材料的作用,是否吻合环境创设的需要,这样才能辅助区域活动的科学开展,突出活动的核心内容与目标,与活动、环境相匹配,才能够锁定材料投放的教育性目标,通过材料的投放渗透教育元素,更好的体现出区域活动的价值,为小班区域活动的良好开展创建优质的平台。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实际现象

4 结束语

以上对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现状的详细了解与研究后能够看到,区域活动以其探索性强的特点深受教师与幼儿的喜爱。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逐步提高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视。因此,在本论文研究的过程中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借鉴,结合目前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实际情况,分析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的具体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此明确环境元素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作用,提高活动质量,满足小班幼儿的身心需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三优号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7418717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乔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uhao.com/18383.html

(0)
乔乔乔乔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